为深入落实坚持核心素养导向的育人理念,切实提升我省义务教育质量监测工具质量,3月8日,省教育评估院邀请了苏州市教育评价学会会长、原苏州市教育质量监测中心主任、江苏省特级教师、正高级教师罗强,分别就“义务教育质量监测学科工具研制的目标与规范”“监测相关工具命题问卷编制”两个专题对全省义务教育质量监测工具研制“种子教师”进行专项培训,省教育评估院副院长赖长春出席培训活动并讲话。

此次培训,本着“育一支队伍,建一座题库,促教育提升”的目的,呈现了以下特点:
一是源自实践授真知。报告中,罗强教授追根溯源,介绍苏州市教育质量监测中心近十年来以“苏州市义务教育学业质量监测”为主打项目,为苏州教育构建了区域教育质量健康体检的“超大型CT”,以此全面测量、描绘并把脉苏州教育生态健康状况的实施情况。罗强教授毫无保留地分享了义务教育质量监测苏州经验,着重介绍了质量监测工具命制的“四大基本原则”和指向核心素养的“五大命题策略”。
二是基于案例精剖析。罗强教授以大量苏州监测中的学科典型试题为例,为学员们直观呈现并深入解析了体现“基于课标、关注素养、面向世界、着眼未来”的义务教育质量监测工具要素:真实的问题情景、适度开放的设问、适中的难度、清晰的区分度、考察批判性思维等。
三是放眼未来倡素养。罗强教授向大家强调了义务教育质量监测工具研制要与国家考试评价改革同频共振、同向而行。培训内容要坚持与国际测评接轨,充分借鉴国际先进测评项目的理念和命题技术,在研制依据、命题要素、审题要求、素材资料收集等多个环节中,充分凸显对义务教育阶段学生各学科核心素养的高度关注。
四是启迪思维多互动。全天的培训课堂气氛活跃,罗强教授积累丰富、思维严密、深入浅出,很多艰涩枯燥的测量学理论通过幽默的语言、形象的比喻,都变得通俗易懂。如用“多一道防线”来比喻已有国测、省测背景下,苏州市自主开展市域监测的重大意义;利用“延迟满足”的心理鼓励学员大胆猜测影响教师“主观幸福”的直接因素。学员们在一次次互动中、一阵阵掌声里、一片片笑声后,启迪了思维、拓宽了视野、激荡了心灵。
本次培训共有来自我省高校、教科研机构、一线中小学共计13个学科(领域)、50余名学员参与。该专项培训是在深化基础教育评价改革背景下,根据国家及我省对义务教育质量监测工具研制的相关政策要求,针对现有工具研制指标不够科学、试题质量不够高、人才相对缺乏等问题,围绕新课程标准和学生核心素养,全面提升我省义务教育质量监测工具研制种子教师的理论知识水平、命题设计能力和考试评价素养的务实之举。为充实我省质量监测专业人员队伍、深入推动基础教育教学评价改革、促进基础教育高质量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