整体部署分县推进,问题导向精准整改——四川省教育评估院2024年义务教育质量监测协议县结果解读暨运用指导活动顺利进行
来源: | 作者:管理员 | 发布时间: 2025-04-23 | 603 次浏览 | 分享到:

4月14-21日,四川省教育评估院分成7大片区、15个区县专场开展2024年义务教育质量监测协议县结果解读暨运用指导活动,现场指导义务段校长及语文、英语、道德与法治、历史等教师2000余名,在深入解读了区域质量监测体检结果基础上对症下药,旨在充分发挥监测服务区域教育决策和教育教学改革的双重作用。


 

一是点面结合,整体设计监测结果解读

 

此次活动重点围绕“为什么要监测?什么是监测?怎么监测?监测结果怎样?主要问题是什么?怎么整改?”等六个问题开展总分结合、点面结合的解读与应用指导。首先由省教育评估院专家面对区域中小学校长、监测学科教师,就“为什么监测、什么是监测、怎么监测及县域监测整体结果”作深入浅出的讲解指导,引导校长教师理解监测的本质要义,整体了解区域教育发展现状和主要问题;其次,由本区域学科教研员分学科(领域),从学业表现、课程教学、师资队伍、资源配置等方面深入解读学科监测结果,梳理学科(领域)监测呈现的问题清单。最后,由省教育评估院邀请的学科专家基于区域监测反应出的问题清单进行对症处方,针对性提出改进的对策建议,精准指导区域教师在教育观念更新、学生学习品质培养、课堂教学改革、作业设计与布置、跨学科主题学习等方面深入改进。

 

二是调动内驱,教研人员自主把脉区域诊状

 

质量监测的最终目的在于结果的深度解读与有效应用,促进区域教育高质量发展。此次活动,把学科专家与协议县学科(领域)教研员进行结对,“一对一”帮扶指导协议县教研员读懂监测报告、深入分析监测数据、全面梳理区域监测发现的主要问题。在此基础上,由协议县对应学段学科(领域)教研员自主进行本区域监测结果解读与问题梳理的反馈。此举极大促进了协议县教研员的内驱力,把传统的被动式接受监测结果反馈变为主动“读报告、析数据、深剖析、厘问题、自反思、寻对策”,为后续区域教研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奠定了良好基础,充分发挥了监测诊断和改进功能。

 

三是问题整改,学科专家对症处方出良策

 

每个片区皆配备对应的学科专家,在指导区域教研员深度解读监测结果和梳理问题清单基础上,针对区域监测发现的主要问题,结合区域教育实际和自身学科专业、实践经验,站在一线教师教学改进、书记(校长)学校管理和区域教育治理等视角,针对性提出对策和具体改革举措,并列举了大量有效案例。有效引导了一线教师变革传统教学,培养良好学生学习品质,指导了学校书记(校长)提升学校课程领导力、教师专业发展指导力,助力了区域教育主管、教研等部门在教育资源配置、研训等方面的科学诊改。


 

此次质量监测结果解读与应用指导,活动形式新颖、理实结合,得到了各区域教育主管部门和一线教师、校长们的充分肯定。此次活动,为区域教育主管部门精准掌握区域教育发展短板与优势、深度开展二次监测报告解读、建立区域教研对接帮扶和精准提供县域、校际研训主题和方向提供了有力参考,为整体提升区域教育质量贡献了监测力量。


返回顶部返回顶部